壮族骆垌舞简介
信息时间:2015/5/21 16:56:26 阅读次数: 【打印本页】

 

壮族骆垌舞是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蹈,距今已有逾千年历史,该舞脱胎于师公舞。而师公舞的源流,是古代的巫舞。壮族骆垌舞的产生、发展和传播有特定的历史原因和背景:

据在武鸣县马头镇元龙坡、安等秧挖掘古墓群和出土文物的研究资料表明,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的骆越古国,其国都和京畿在大明山西南麓今武鸣县境的陆斡、两江、马头、玉泉一带。公元前111年,骆越国亡,亡国之都虽然被彻底毁坏,昔日辉煌早已荡然无存,但是其不凡的历史,丰富多姿的文化却为万千臣民历久怀念。于是,承载着骆越古国历史和文化的壮族骆垌舞便通过祭祀形式,由师公舞派生而成,并以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在骆越国都的废墟——武鸣县玉泉镇一带上演和传播。

“壮族骆垌舞”以师公舞为基础,“骆垌”是古代骆越的将军称号,“壮族骆垌舞”所反映的内容,是骆越古国别致的祭祀过程,主题包括出征、点兵、行军、打仗、招魂、驱邪等等。作为一种古老的祭祀舞蹈,骆垌舞之内容涵盖面如此广博,内容如此丰富,实为祭祀舞蹈所罕见。它不仅较全面而富有特色地展现了古骆越的文化风貌,而且保存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壮族远古的信息,因此壮族骆垌舞堪称是壮族地区古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其完全具备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条件。此外,鉴其历史和内涵和可以期许的文化外延,壮族骆垌舞甚至还应还有更高的期待。      

2012822,武鸣县人民政府公布壮族骆垌舞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武政发【201243号);

2009318,壮族骆垌舞公布为第二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在2009325日《南宁日报》第2版上公布;

2010531,壮族骆垌舞公布为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桂政发【201025号);

201411月,自治区级项目《壮族骆垌舞》传承基地在锣圩镇玉泉村建立。

项目保护单位:武鸣县文化馆       邮编:530100

电话(办):0771-6221062         传真:0771-6238355

邮箱:wmxwhg106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