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马鲶鱼制作技艺简介
信息时间:2015/5/21 15:00:15 阅读次数: 【打印本页】

 

灵马鲶鱼”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武鸣县灵马镇的一道本土佳肴,也是武鸣乃至整个广西饮食产业的一个传统而又响亮的品牌。其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已无从考究远古时代灵马人何时开始制作这道名菜。据有关资料证明,古时南宁到百色水路唯一是右江,公路唯一是经武鸣灵马的小道。民国十年,时任两广总督的武鸣籍陆荣廷破高峰山后才修通南宁到百色公路。因此,也有有南(宁)百(色)小道就有“灵马鲶鱼”的说法。《武缘县经图》记载:武缘人自古有食鲶鱼之风俗,味道以水豆腐焖鲶鱼为优。据初步统计,在最辉煌的时候,灵马镇公路两旁汇聚了将近60家饭店,年仅饮食一项就给灵马带来100多万元的税收。如今,灵马镇农民在区内外开的“灵马鲶鱼”店总数近500家。以每家年均20万元利润计,经营“灵马鲶鱼”店的农民一年创收达1亿多元。

灵马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下辖的武鸣县西部,与平果、马山、隆安县毗邻。是南(宁)百(色)公路咽喉位置,是直通云南、贵州等地的必经之道。由于良好的信誉,灵马镇获得广西第一个“信用镇”殊荣。

(nián)鱼(Catfish)俗称塘虱,又称怀头鱼,灵马当地汉族人还称为黄鲶。鲶鱼,即“鲇鱼”,主要生活在池塘或河川等淡水中。鲶鱼是名贵的营养佳品,早在史书中就有记载,可以和鱼翅、野生甲鱼相媲美,它的食疗作用和药用价值是其他鱼类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强精壮骨和益寿作用是它独具的亮点。

“灵马鲶鱼”即以水豆腐焖鲶鱼。这道菜的制作讲究原汁原味,一律火烧土制,正宗灵马鲶鱼细腻味道鲜美。灵马鲶鱼制作技艺堪称一绝,制作工序讲究,宰、切、腌、煎、炸、焖、放佐料、配菜、选料、时间、下起锅过程十分讲究。

相传清朝同治年间,居住在南(宁)百(色)小道上的灵马圩头住着一户姓的贫苦人家,祖辈世代耕耘,勤勤恳恳。某日,父亲从田间捉回一条野生鲶鱼,准备为劳累了一天的家人做一道丰盛的晚餐,然而,望着眼前的7个儿女,一条鲶鱼根本不够一家人吃。恰巧,母亲从邻家带回一盘豆腐,父亲灵机一动,就把鲶鱼跟豆腐一起焖,结果菜一上桌,豆腐因为吸进了鲶鱼鲜香的滋味,变得异常可口,鲜甜,得到了一家人赞不绝口的表扬,广而传开,鲶鱼焖豆腐也因此成了当地人宴请宾客的佳肴。

真正令灵马鲶鱼声名鹊起的是一个关于民国时期义气救人的故事:一个风雨交加的寒夜,有一个过路的外省货车司机在进入刚修通南(宁)百(色)公路途经灵马境内的蜿蜒山路上翻了车,受了重伤的他爬上路边等救。天不绝人,朱姓人家把受伤的司机救回到家中,火烧土制水豆腐焖鲶鱼给伤者吃。那个跑遍大江南北,吃过无数山珍海味的司机大佬吃到灵马鲶鱼后惊为天物,救了自己。自此,每次路过灵马必停车拜访救命恩人,还逢人就说灵马人的义气和鲶鱼的美味。一传十,十传百,从此“灵马鲶鱼”香名远播,驰名八桂。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灵马人在南宁百色的过境公路开始陆续开设灵马鲶鱼饭店,在火烧土制方法上不断推陈出新,将鲶鱼的口味更上一层,创出了一系列的灵马农家特色菜

如今,灵马人以“灵马鲶鱼”名菜起家经营的饭店几乎遍布整个广西乃至全国的公路沿边,扬名区内外。

2012822日,武鸣县人民政府公布灵马鲶鱼制作技艺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武政发【201243号);

20131013日,灵马鲶鱼制作技艺公布为第五批南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南府办【2013143号)。

项目保护单位:武鸣县文化馆       邮编:530100

电话(办):   0771-6221062       传真:0771-6238355

邮箱:wmxwhg106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