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四月四”简介
信息时间:2015/5/21 14:57:48 阅读次数: 【打印本页】

 

武鸣县马头镇,东靠大明山与上林县交界,距县城37公里,全镇人口24738人,有骆越文化广场、骆越文化长廊、中府大王庙遗址、古歌圩遗址、古兵寨遗址、元龙坡、安等秧古墓群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战国的铜针、大铜鼓、青铜卣、环玉饰、兵器等文物1千多件。传说,龙母“乜掘救养了一条断了尾巴的小蛇“特掘”,小蛇长大后变成珠江的守护龙神。据《武鸣骆越文化遗产撷英》记载“马头镇敬三村,每年农历四月初四,祭神祭祖,洗牛感恩,民风淳朴”。这里自古就有“三月三,龙拜山”的传说。每年三月初三,龙神都会到大明山顶祭扫母亲的坟墓,所到之处必有大风大雨,利于及时春耕,民间隆重的祭祀龙母大典也由此而来,后来演变成每年盛大的壮族祈丰节。

壮族祈丰节,又名拜秧节、“四月四”祈丰节,在农历四月初四举行。主要活动有祭拜“龙母” 抬龙母神像布施、祭祀骆越中府大王、祭田祭社、洗牛感恩、行成人礼、传火种,篝火夜歌圩、对唱山歌;展演壮族骆垌舞、编草鞋草绳、五色糯米饭制作等传统技艺;吃壮家“多锅”宴,尝壮家美食,饮壮家老酒,唱壮家山歌,感受壮家特色民风。

马头镇处于大明山南麓骆越古国的中心腹地,是大明山骆越文化、龙母文化的重要源地,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古骆越时代,壮族先民已开始在这里繁衍生息,大明山脉,是古骆越文化发源地,也是龙母文化、稻作(那)文化、歌圩文化、干栏文化、铜鼓文化的重要保留地。

壮族祈丰节承载的是古骆越文化、龙母文化、稻作(那)文化、歌圩文化、干栏文化、铜鼓文化遗产,珍贵的古骆越文化遗迹和民风习俗至今盛行不衰。大明山地区被学术界认定为壮族先民骆越古国最早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12年,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授予马头镇敬三村“广西骆越文化研究基地”称号;

20128月,武鸣县政府将壮族祈丰节公布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310月,南宁市政府将壮族祈丰节公布为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411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壮族四月四(原壮族祈丰节)公布公布为第五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项目保护单位:武鸣县文化馆       邮编:530100

电话(办):0771-6221062         传真:0771-6238355

邮箱:wmxwhg106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