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 文化瞭望
从娃娃抓起,精心打造壮民族文化品牌
信息时间:2015/6/18 0:09:44 阅读次数: 【打印本页】

 

武鸣县文化馆  黄榆婷

 

武鸣县尼达妮少儿合唱团于2003年初成立,现有团员100多人。分别来自城镇三小、四小、实验学校、一小的学生。该团成立以来,多次组成小合唱队参加比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10月,获得了第二届中国儿童音乐节获声乐类比赛金奖和新作品创作奖;2006年初获得了“青春中国——全国中小学艺术展评选拔活动”获声乐项目小学组一等奖的第一名、20068月参加全国第二届校园艺术展评活动中获小学声乐类比赛特别奖。今年10月该团15名歌手组成小合队唱参加了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大型演出活动,受到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我们的体会是:

一、打基础,合唱必须从娃娃抓起。武鸣是壮族聚居的地方,壮族人口约占全县人口86%,壮族人民非常喜爱唱山歌,逢年过节办喜事,都少不了山歌。因此村村有歌台,处处有歌仙,一些老歌手自编自唱出口成歌,武鸣壮族的山歌真是丰富多彩。但是,我在下乡采风和现实生活中发现,会唱山歌的只是一些中老年人,年青人不会唱,少儿就更加不会唱了。这样下去,老祖先留下来的传统山歌就会失传。作为群文工作者,我们有责任保护和传承祖先留下来的山歌种!于是,我还当政协委员时就建议县委县政府要充分利用每年“三月三”歌圩这个舞台,挖掘和创作新的民歌,而且要从娃娃抓起,培养新一代的山歌手,打造武鸣壮族文化品牌。这一建议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从2003年开始每年都开展新创民歌和演唱山歌比赛活动。2003年初,武鸣尼达妮少儿合唱团就在这样的氛围中诞生了。合唱团的定位是:主要用壮语演唱本民族原生态山歌或新创民歌。

合唱团成立后,要把合唱团带好,困难不少。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音乐,基础差,五音不全。针对上述问题,我先从打基础开始,精心启发训练,一个音一个音地练,一字一句的教,每天辅导下来,弄得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经过几个月对音准、乐感、节奏及语言训练,尼达妮少儿合唱团于2003年的武鸣“三月三”歌圩登台亮相,身着壮蓝服饰的尼达妮少儿合唱团以一曲武鸣中部《武鸣是个好地方》、《迎客山歌》一炮打响,让2003年“三月三”歌圩开幕式上增添了许多光彩。得到了市县领导、来宾、记者和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许,同年,尼达妮少儿合唱团被邀请参加2003年南宁国际民歌节“八桂狂欢”游和绿城南宁歌台的演出,受到国内许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特别是中老年观众高兴地说:“这回我们壮族的山歌不会失传了,大有希望了!”

二、有特色,合唱才有生命力。

尼达妮少儿合唱团成立的时间不长,论音准节奏和演唱艺术还比不上人家。如果演唱普通的艺术歌曲,势必竞争不过别人。我们通过分析近年来少儿合唱发展趋势,意识到只有抓特色,才有机会在比赛中取胜。那么,武鸣壮族山歌特色在哪里?尼达妮少儿合唱团又怎样去表现她呢?首先,我在创作儿童合唱曲目方面,根据自己在县歌舞剧团担任二十多年歌唱演员的经验,深入武鸣各个乡镇采风,向民间山歌艺人学习,也掌握了武鸣各山歌种的演唱特点。然后,我结合武鸣壮族人民的风俗习惯,以及少年儿童声音特色,创作了《 武鸣是好个地方》、《壮家五色饭》、《山歌唱出好运来》、《我是壮家小歌手》等,既表现武鸣壮族民歌特色和风俗民情,又适合少儿合唱的曲目,让人感受到既有浓郁的乡风民情,又有少儿的童趣。

20058月,受广西儿童音乐学会的推荐,该合唱团参加了在天津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儿童音乐节,参加曲目《壮家五色饭》这首歌是以武鸣中西部原生态山歌素材整理、加工、发展而成的三声部童声合唱曲。歌颂淳朴勤劳的壮家儿女欢度歌圩、喜庆丰收,也体现了热情好客的壮家儿女喜迎嘉宾到壮乡赶歌圩品尝五色饭的真实情景。为了突出武鸣特色,我们选了著名的全国三大恒温湖之一灵水为背景,拍摄成音乐电视来参赛。果然,美丽的风景、优美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音乐节的评委,《壮家五色饭》获得了声乐类唯一的金奖和唯一的新作品创作奖。评委是这样点评的:“作品内容健康,抒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兄弟民族的好客之心,声音甜美,表演生动自然,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充分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的精神面貌。”

三、有创新,合唱水平才能不断提升。

经过两年多的训练和实践,合唱团的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参加比赛活动频频获奖。然而我们并不满足于所取得的成绩。而是锐意创新、大胆改革、使合唱团不断上新台阶。如为了迎接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和全国校园艺术交流选拔活动,我们从100多人的合唱团中精心挑选20多人加强声乐、表情、形体动作等训练,先后请苏以淑、龚小平、王浇洪等老师亲临合唱团指导;在演唱曲目方面,不断创作壮族的新创民歌;在演出服装上也作了进一步改进。因此,尼达妮合唱团在舞台上让人耳目一新。

20062月,尼达妮少儿合唱团精心挑选了12名队员(均8~12岁)组成小合唱进京参加全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活动。这次展评共有来自全国36个省市自治区一千多名选手参加,刚到京的第二天所有队员马上投入紧张的比赛。都说壮家儿女对蓝色情有独钟,崇尚蓝色,以蓝为美,蓝色寓意春天,寓意希望和美好。当身着壮蓝服饰的武鸣尼达妮少儿合唱团亮相在评委观众面前时,一曲原生态山歌《山歌唱出好运来》演唱结束后,雷鸣般的掌声,把赛场推向高潮,成为这次展评的最大亮点。我们合唱队是所有参赛队伍中唯一不使用话筒和扩音器的,结果天籁般的声音、出色的表演,折服了在场的评委、观众及工作人员。最后获得小学组声乐类一等奖第一名。原本规定每个队比赛结束后只有一位评委点评的,但我们演唱结束后,七位评委都按奈不住内心的激动纷纷发表了点评。正如中国音乐学院田家林教授、海政歌舞团青年男高音歌唱家周发猛点评时说:“孩子们你们演唱得太精彩了,不但音色甜美、气息的运用、发声方法都十分正确,你们的演唱可以代表中国一流的民歌水平,你们一定要跟黄老师继续学习,将来你们会走向世界的。”比赛结束后,央视三台特别采访了辅导老师黄榆婷以及合唱队的十二位小歌手,作为幕后花絮在央视播出,参加单项比赛的李政良获独唱金奖,并参加了由央视三台录制的颁奖文艺晚会演出。

20068月初,尼达妮少儿合唱团一行12人的小合唱队再次进京参加全国校园艺术交流选拔活动。这次活动有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九百名选手。武鸣县尼达妮少儿合唱团,以一首武鸣新创三声部少儿民歌《我是壮家小歌手》用壮、汉语来演唱,我们也是惟一不用话筒的合唱队,赛场很安静,他们超常的发挥让评委们感到相当的新鲜。有的评委当场竖起大拇指,有的点头微笑,作为这次声乐类比赛评委负责人、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校长点评说:“我们已评两天了,今天终于让我们耳目一新,现在大多数选手演唱的都是千篇一律的艺术歌曲,评委都听腻了。”比赛中场休息时,有位评委问我:“你们尼达妮合唱团比赛唱的《我是壮家小歌手》是不是采用了大二度的和声”?我说是啊,这个大二度音程是我们壮族山歌二声部中的特点。那评委兴奋的说:“原来大二度和声让你们唱得这么好听、这么美。”经过四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我们尼达妮合唱队荣获特别奖,个人单项独唱、二重唱也获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3年组建的尼达妮合唱团,能荣获3次全国奖项,合唱团很快在区内外名声鹊起,央视三套、广西电视台、南宁电视台、广西日报、广西生活报、南国早报、南宁日报都先后作了采访报道;东盟电视台、凤凰卫视、湖南卫视等多家新闻媒体都来采访报道。武鸣尼达妮少儿合唱团逐渐成为武鸣县的一张文化名片,成为南宁、广西的骄傲。

200610月,应中央电视台文艺部、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舞蹈家协会的邀请,武鸣县尼达妮少儿合唱团15位选手组成的合唱队有幸参加了首届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的大型演出,在京排练及演出时间为16天,分为七场,我们合唱团参加第二场《山歌好比春江水》及第七场《哎呀来》的演出,我们分别演唱了《壮家五色饭》和《欢乐齐欢乐》,其中尼达妮合唱团10岁的刘凤仪选为终场的领唱广西民歌《只有山歌敬亲人》。从109日开始至1015日中央电视台一号演播大厅每晚隆重上演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精粹,并在央视三套及音乐频道同时播出,来自全国各地1000多名各民族民间艺术家、民间文化传承者们,用自己最动人的歌喉、最曼妙的舞姿、最质朴的语言、最灿烂的笑容,为全国的电视观众们献上最精彩的民族民间歌舞。武鸣县尼达妮少儿合唱团美妙的歌声及亮丽的蓝衣壮儿童服饰,一直成为记者和观众们追逐的对象,也获得了编导的青睐,另外央视记者还专门采访尼达妮合唱团总领队,县文化馆馆长周英举及辅导老师黄榆婷;还有一位小歌手被央视一台的《东方时空》拍成二十分钟的专题片在央视一套及CCTV新闻台播出。通过这次参加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演出,孩子们不但能和全国的五十六个兄弟民族同台演出进行学习交流,而且进一步认识了传承民歌的重要性。

武鸣尼达妮少儿合唱团这几年来经过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区内外有了一些名气。但与国内外高水准的少儿合唱团相比,还存在差距。我们不能满足于现状,要不断地探讨、创新、训练,多取人家之长,补自己之短,也欢迎各位专家到武鸣尼达妮合唱团做指导,到我壮乡赶“三月三”歌圩,品尝壮家的五色饭。今天,我能有幸参加这次研讨会,能向各位同行专家学习和交流,使我更开阔了眼界,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我将继续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为创建文化广西做出自己的贡献。